TOP

社区改造工程加快,社区成为安防“秀实力”的下一个集中地

2019-03-29 浏览次数:2325




昨日,深圳推出《深圳市城中村(旧村)综合整治总体规划 (2019-2025)》强化城中村更新统筹,重点关注城中村安全隐患消除。


随着天网工程的进一步下沉,社区作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,社区安防建设如火如荼。我国智慧社区经历了“信息惠民-智慧城市-智慧社区”的发展历程,完成了“以信息技术为中心”向“为市民服务为中心”的转变。在此过程中,智能化技术支撑社区朝着法制化、智能化、标准化方向走去。


社区安防受重视


我国社区可以分为三类主体:老旧小区、城中村与花园小区。前二者的安防基础设施落后、治安漏洞大,人口管理难度大,社区管理主要依靠人防,有大片存量市场亟待改造。花园小区普遍追求有质量的人居环境,对技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。


从管理方式上看,社区安防可以分为人防、物防和技访和制度防范。


社区人防,主要指保安、巡逻队,其中巡逻队又包括社区义务巡逻、警民联合巡逻、单位协同巡逻等;物防常见的有“三道门”,分别是社区门、单元门和居民的家门。技访主要指电子视频监控系统,在小区内多个干道、角落安装摄像头 ,并将报警系统连接到公安局智慧技术监控室,出现突发状况,第一时间实现联动报警。


2000年起 ,我国开始第一批智慧城市试点,到了2002年,智慧社区就作为重点考核内容出现。2013年,我国96个试点城市开始智慧社区建设;2017年,中国中央、国务院印发《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》,要求增强社区信息化应用能力,提高城乡社区信息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水平。


我国老旧小区、城中村安防亟待改造


老旧小区、城中村在安防建设上的共同点是问题积存多年,矛盾集中,集中在治安、群租和人口管理三个方面。


在治安管理上,安全隐患较大,居民财产人身安全难以保障;在群租行为上,部分房东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,将房租隔成多间样板房简单装潢,再以便宜的价格租出去,群租导致人口密度过大,火灾隐患突出,人员复杂;在人口管理上,老旧小区和城中村的人口较为集中,流动性大,成分复杂,人口信息变更无法及时更新。


为有效回应社区安防的建设需求,2015年,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》,提出加强乡镇(街道)和村(社区)治安防控网建设。以网格化管理、社会化服务为方向,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,推动社会治安防控力量下沉。


(媒体新闻来源:亿欧网